大臣想见皇帝都须经过李辅国的安排,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。
就……挺好笑的,那要皇帝干啥呢?】
【除此之外,李亨还宠幸张皇后,纵容其干预朝政,
后宫干政,不是不行。
我之前也说过了,有很多女子在政治上的能力,其实是不亚于男子,甚至是有所超过的。
比如说李隆基的奶奶,武则天。
若是张皇后有这么点本事也就算了,偏偏她没有,
她勾结太监李辅国,干预政事,谋逐名臣李泌,迫害建宁王李倓。
乾元元年,李亨册立其为皇后,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有太子了,所以张皇后想要废黜原太子,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,不过并未成功,也没什么事。
后面还是想要杀了宦官李辅国,所以才被幽禁,顺便吓死了李亨。】
李亨:“……”
他看向自己身边这个已经吓得面无人色的宦官,心中一声叹息。
“李辅国啊,朕实在是没想到,你的胆子居然如此之大……朕怕是留不得你了。”
李辅国立马跪下求饶,只可惜,李亨这次是铁了心了。
“总归你除了耀武扬威之外,也没什么别的本事。
来人啊,赐死。”
李辅国还想说什么,便立刻被带下去了。
【李辅国轻慢李隆基,阻碍李亨,对下一代皇帝唐代宗李豫态度也不是很客气,
甚至直接跟李豫说:大家但内里坐,外事听老奴处置。
也就是说,你里面坐着就行了,有什么事听我的就对了。】
【岂有此理!】
李昞第一个忍不了。
【这是什么东西,居然敢如此轻慢皇帝?】
【从他对李隆基的态度其实就能看出来,此人的野心极大,李豫算是他拥立上位的,所以对李豫也很不客气。
李豫能够接手李亨的担子,继续平定安史之乱,当然不是什么好欺负的皇帝。
李辅国这样欺辱李豫,李豫当然不会容忍了。
所以李豫表面上对李辅国是愈加尊敬,甚至尊之为“尚父”,封司空兼中书令。
——其实这个时候李辅国就应该急流勇退了。
一个阉人,居然给皇帝当“尚父”的,那能有好下场吗?】
【无耻之徒,贪得无厌。】李昞就更生气了。
哪怕李豫这个时候是为了隐忍蛰伏,可是这也是背叛了他们李家的行为啊!
不过现在说自己的子孙好像不大合适,那就只能去骂那个宦官了。
李亨也越发觉得,李辅国是越来越该杀了。
帝王的信任不是他作威作福的借口,更不是他想要爬到皇权之上的理由!
该死!
【历史上有那么几个太监都喜欢给皇帝当爹,
汉灵帝时期的张让和赵忠,被汉灵帝称道“张常侍是我父,赵常侍是我母。”
之后赵忠便被何进和袁绍兄弟斩杀,张让投黄河自尽。
还有一个也是唐朝的,唐末的宦官田令孜,唐僖宗称之为“阿父”,
也是仰仗着帝王的信任为非作歹,霍乱超纲,结果最后被杀的。
再一个便是李辅国了,李豫隐忍之后,将其暗杀。】
陈曦说完顿了顿,【不过怎么说呢,李豫虽然杀了李辅国这个宦官,却也对其他的宦官还有优宠,
比如说程元振和鱼朝恩,后者权倾朝野,凌辱宰相。朝廷政事要是没有他参预,他则愤怒地说:“天下事有不由我者耶!”
当然李豫最后也将这些宦官们都杀掉了,可是也不免给朝堂带来了损伤。
在李世民时期,其实是曾经吸取了东汉宦官专权的历史教训的,曾立下制度“内侍省不立三品官……不任以事,惟门阁守卫,廷内扫除……”
这个时候,在宫内的宦官官品最多不过四品,不能做三品官,将宦官上升的渠道堵死,限制了宦官掌握更大的权利。
此外,宦官在宫内不能承担其他与政治有关的事务,只能负责一些守卫、打扫卫生的杂务。】
【不过好日子过多了的唐朝皇帝们,逐渐就忘记了宦官专权的危害了,
尤其是在李隆基这里,他遇到了一个忠心耿耿且有能力的宦官高力士。
于是李隆基直接把李世民的规矩忘到了脑后,不光让高力士担任了一品官职,还给与他参与政事的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