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cnnwx.com

第77章(1 / 2)

庆利帝当时却忙得很,根本顾不上这事——他刚因为建新行宫,增了傜役,又因为想赶上祭拜,命这些百姓一月内完工,酷暑累死了数百人。

有文臣史官悍不畏死,怒斥圣上,被庆利帝一并下了狱,准备择日斩首。

原本国家腐乱成这样,敢死谏的万中无一,更别说在直臣下狱后,还有人敢说话的了,却没想到,那阵子朝臣不知一起吃错了什么药,竟然群起求情。

这样一来,庆利帝该罚都不知从谁罚起——要是都杀了,皇帝恐怕得自己撸袖子下场干活。

但若是真都放了,又下不来台。

赵浔这时候倒成了“雪中送炭”的好借口。

庆利帝在某位的建议下一琢磨,大笔一挥,竟还给了赵浔一个郡王的虚衔,借口大赦天下,这事儿就算揭过了。

死了的平民自然不能复生,但或许百年后史书上好歹有人曾记得他们曾为何而死,也不知算不算幸运。

至于文臣们,传闻此事之后,他们络绎对定军侯府递过拜帖送过礼,有谣言说,从文臣群谏到郡王大赦,其后都有这位年前定军侯的影子。

不过,所有拜帖谢燃却一律以病推了。这些大臣对谢燃更为忌惮,认为其了解帝王,善于借势已到炉火纯青之势,又是后话了。

总之,从这一晚起,谢燃和赵浔的命运,也真正被绑在了一起。

而命运的摆弄却远不止于此。

彼时谢燃并不知道,这其实是场彻头彻尾的错误。

赵浔其实并不是皇子。

他所谓的身世是一个延绵二十年谎言的结局,一切却远没有结束……一个更大谎言的开端正在悄然显现。

他们早已泥足深陷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

隔日更~

少年梦

直到被赐封,一切都十五岁的赵浔而言,都如同一场幻梦。他从一个贫民少年被装进金玉砌成的郡王壳子里,按部就班地完成那些祭祀宗庙的仪式,远远遥望御座之上的皇帝。

其实庆利帝并没有民间谣传那般欣喜,事实上,帝王已有五名正经皇嗣,并不多将这个民间的便宜儿子放在心上。虽然好不容易忆起自己十几年前是宠幸过一个宫女,却甚至懒得将疯了的鸳娘接回宫里。这郡王的虚衔册封,还多少有些看在谢燃的面上。

赵浔尚未成年,便这样突兀地离开母亲,以郁郡王的身份入了宫。

他一无母族依凭,二不懂皇室理解权利交叠,在宫中过的并不好,但他始终开心着、满怀希望。

因为他以为,这样便离谢燃更近了些。

自己终于成了老师所说的,有利用价值的人。

但他很快就发现,自己开心的太早了。

赵浔成为皇子后,和谢燃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。

一方面是因为外臣时常入宫毕竟不合礼法,另一方面,也是因为避嫌。

谢燃说,藏在暗处的刀才是利器,暴露在明面上的只是伶人戏作的可笑假把式罢了。

谢燃这么说,赵浔便信了。

他日以继夜地读书,练习骑射,学习政史策论,想成为一颗对谢燃有用的棋子,日复一日,夜复一夜,过了四年。

当时,他十九岁,谢燃二十四岁。

那几年,谢燃和赵浔明面和暗处的往来都越来越少,后来往来书信也几近于无。

赵浔便沉默着、在宫廷的挤压中自己学会了那些冷酷又有用的手段,在外朝安插自己的人手,才逐渐知道了谢燃究竟在做些什么。

最开始,赵浔想,谢燃身负血仇,一定有许多事要做,自己既然有了这皇子的身份,便合该成为他最好的助力。

少年人嘛,如今的赵浔正是谢燃当年最意气风发,被誉为“君子如晖”的年纪,这么大的年轻人,总是乐观自信,有用不完的信心和力气。

赵浔也的确有天赋,他的天赋却和谢燃不同。

无论琴棋书画、政事武功,谢公子在各方面都近乎完美,没有人能说出谢明烛什么是有所欠缺的,正如也没人能说出谢公子在众多优点中又最擅长、最喜欢什么。

谢燃就像一块玉,圆润清澈、毫无瑕疵。

而赵浔则完全不同。

他出身市井,做过最卑微下贱的事,在礼仪等贵族公子的教养上一窍不通,偏偏还不以为耻,完全没有学习的动力。

——据说郁郡王殿下之字,草的别具一格,抽象得只能连蒙带猜,基本把国子监的老太傅气的吐血。

但赵浔的“天赋”也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。

这位郡王的特长竟然就在于——他看的开,做得出,偏偏又做得到。

无论别人明里嘲弄还是暗中讥讽使绊子,这位郁郡王殿下总是笑眯眯的,我行我素。

曾有皇子觉得他好性子好欺负,使了些弄脏他卷子,扔走他文具之类的下作手段,还在下学时围堵他,想逼他跪下来舔一名伯府世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