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秋千上下来的时候,崔美青的脸蛋是红润的,眼睛是闪亮的,她不可思议地大喊:“太快乐了。”
崔丽梅很骄傲:“我就说,很好玩的,听我的准没错。”
荡秋千结束后,夜晚降临了。
崔美青不敢放烟花,她站得远远的看哥哥姐姐放,他们放完了,她就仰头看。
五彩斑斓的烟花照亮了青川的夜空。
崔美青张大嘴惊叹:“好美。”
没等她继续感叹,做好夜宵的大爹在家门口喊起来了:“回来吃夜宵了,别玩了。”
崔美青转头:“诶,我来啦。”
夜宵是一碗米线,崔美青自己加了切好的辣子、香菜、葱花,张嘴嗦了一大口。
墨水的米线比原市更细,因为当地盛产紫米,紫米线特别多。大爹家今天晚上做得就是紫米线,特别入味,吃一口满嘴都是米线的香。
崔丽梅和崔云飞边吃边说话,你说一句,我说一句,说到好笑的就哈哈大笑。
崔美青在一旁听着,眼睛笑得眯起来。
春晚正好播到《小崔说事》,赵本山和宋丹丹一开始说话,崔家的人就开始笑。
一整晚,崔家都是欢声笑语。
崔美青收到了两个红包,一个是憨包哥哥给的,一个是大爹给的,一人给了她五十,加起来正好一百。
这一百对她来说可是一笔巨款,崔美青把钱塞进装着她换洗衣物的袋子,晚上睡着之前悄悄花了半个小时规划要怎么花这笔钱。
大年初一,寨子里的亲朋好友四处串门。
崔美青起来的时候,推开门就看到客厅坐着一堆人,有说有笑的,看到她出来,一个音调略高的女声响起:“这就是林院的姑娘吧?长得和她妈妈一模一样哦,你看这个卷头发。”
崔美青扒拉一下自己凌乱的鸡窝头,在心里无声尖叫,脸上却下意识地露出一个微笑。
她有些迷茫地看着眼前说话的女人,在心里猜自己该叫她什么名字。
坐在沙发上的大妈提醒她:“这是你阿婶。”
崔美青立刻接上:“阿婶好。”
玉书婶笑着点头:“好好好,小姑娘很会说话嘛,叫什么名字,今年几岁,上几年级啊?”
崔美青:“我叫崔美青。”
没等她继续说,云书婶立刻打断她:“哦哦,叫崔美青是吧,我家姑娘叫崔春梅,名字还挺像的。你是几月份出生的?我姑娘好像和你差不多大,就是不知道哪个大,哪个小。”
崔美青咽了口气:“我是九九年三月份生的,今年上学前班。阿婶,我还没洗漱,你们先聊,我去刷个牙。”
走到天井安置着水龙头的地方,崔美青背对着来家里的亲戚们翻了一个白眼。
她还以为是谁呢,原来是村干部李玉书。
这个说话的劲,怪不得这么多年在青川吵架榜上屹立不倒,也怪不得妈妈二十年后吵不过她。
妈妈在家里虽然很能骂人,在外人面前却一向好脾气,哪里吵得过年轻时候做生意,中年开始当村干部的李玉书。
梳头的时候崔美青把情绪梳理好,坐到大妈旁边,扮演一个乖巧但哑巴的可爱女孩。
别人问一句,她说一句。别人教她怎么喊人,她就怎么喊人。
不是她不想说话,只是大人说话的地方,哪有小孩子插嘴的事。这些大人来的时候也没带自己家孩子,丽梅姐和云飞姐都出去玩了,她连个说话的同龄人都找不到。
李玉书待了一会,准备回家,临走之前还叫崔美青跟她一起去家里玩。
崔美青拒绝了,她甚至连借口都没找,直接说不想去。
“为什么不想去?可以和哥哥妹妹一起玩哦,我姑娘只比你小几个月,你们应该很有话聊。”
崔美青把头埋在大妈的手臂上嘟囔:“不想去,不想去,太远了,不想走。”
李玉书有些尴尬,“那好吧,那你们继续聊,我先走了。”
崔美青松了口气。
她不想去,一方面是她重生之前,两家人闹翻了,见面都不怎么说话,她去了实在尴尬;另一方,她和李玉书的姑娘崔春梅,两个人好像磁场不和。
崔春梅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,她也不是刁钻刻薄的性子,但两个人一待在一起,中间的空气好像都是尴尬的。
崔美青将其归为磁场不合,两个人能不见面就不见面吧,她还小,脚趾头承受不了这种大工程。
到了中午,崔美青被二大妈叫去了家里。
二大妈,一个有着方正脸,方正性格的女人,她和二大爹坐在一起的时候,两个人脸上的表情一个比一个严肃,相当的般配。
二大爹家里的桌子摆着菜,桌子边坐着一男一女,看着一个都很年轻。
崔美青跟着二大妈认人。
这一男一女是她的堂哥堂姐,堂姐读高中,戴着眼睛,很文静严肃的样子。堂哥读初中,爱笑爱说话。